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,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關系著我們的每一人,也是國家重要的發展戰略。近年來,市生態環境局多措并舉,堅持以解決好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為切入點,把群眾滿意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,堅持為民辦實事,用心解難題,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切身訴求,不斷推動生態環境質量的提升工作,嚴守生態環境發展底線,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持續改善,大家的獲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,也為城市的發展注入了生態動能和綠色底色。根據最新的調查統計顯示,2021年度無錫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滿意度為94.3,比上一年度提升 0.8 個百分點。其中,對水環境的滿意度為比去年提升1個百分點;對空氣環境的滿意度比去年提升1.5個百分點;對環境衛生的滿意度為95.1,比去年提升1.1 個百分點。
一方面,堅持協同配合,積極推進高排放車輛提前淘汰工作。無錫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市公安局、財政局、交通運輸局聯合印發了《關于對部分高排車輛提前淘汰實施補貼的通告》,通過引入“退坡”補貼機制,協同實施全面加強八項保障措施,加快高排放車輛淘汰工作推動,助力實現污染物持續減排,不斷改善無錫市空氣質量。
市生態環境局、市公安局設立聯合工作窗口,受理補貼申請,開展聯合審核。四部門建立工作例會制度,重點針對申領過程中出現的老年人車主,車主出國、生病、離異、死亡、單位注銷等特殊情況做出規定,便利車主申領,促進車輛淘汰。截至目前,全市累計受理高排放車輛淘汰補貼申請24821輛車,預計全年核發補貼資金將超過3.23億元。
嚴格貫徹現有限行規定,嚴查低速載貨汽車、國III標準及以下柴油車和拖拉機闖限行區域行為。調整高排放車輛限行區,自2022年1月1日起對列入本次淘汰補貼范圍的車輛納入區域限行,并擴大了限行區范圍。
另一方面,堅持鄉村振興,全力促進農村水環境改善。2021年,市生態環境局全面縱深推進村莊生活污水治理,并取得積極成效。4月,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現場會在我市成功召開,錫山區成功申報“全省農村生活污水社會化治理試點縣”。以太湖一級保護區、國省考斷面附近村莊為重點,以促進農村水環境改善為目標,2021年,全市累計投入資金近10億元,全市新(改)建600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,約8.5萬余戶農戶從中受益,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覆蓋率有望達到90%。
加強物聯網技術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上的應用,提升治理設施信息化監管能力。常態化開展“回頭看”行動,組織開展已建設施“回頭看”專項行動,已對1250多套老舊設施開展排查,對處理設施運行不正常、管網損壞、污水出戶率低、化糞池滲漏等重點問題,建立問題清單,制訂整治提升改造計劃。2021年,以鎮為單位,全市選擇8個治理覆蓋率高和設施運行情況好的鄉鎮(街道),開展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鎮”創建,通過示范帶動,以點帶面,逐年推廣,促進全市農業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全面提升。
此文章轉載無錫生態環境網